第407章 另一道后手,对军功的思考(第3页)
“那朕就在这里等五天,五天后,大军班师回朝,
另外拟一道手谕给孙承宗,让他从户部太仓库调三百万两白银来遵化,务必五天内送到!”
“臣这就去办!”
“好了,诸位先去忙吧,救治受伤的将士、核对军功刻不容缓,朕再重复一遍,胆敢欺瞒、侵占军功者,杀!”
“李若涟,每个军营安排一些锦衣卫,供普通军士举报,一旦证实弄虚作假,直接拉出去砍了!”
众人脸色一肃,朝着崇祯行礼之后,退出了大堂。
大堂内崇祯陷入了对军功的沉思之中。
所谓的战功制就是奇功、头功、次功,是按照战场上的表现来评定的。
所谓首功制就是以敌人的首级或者左耳数量来评定。
两种方法各有各的优势,首功制好确定,有多少首级数量摆出来一目了然,
但往往战场上会因为抢夺首级发生混乱,小团队之间也会争抢,往往大战还没结束,自己这边倒是因为抢军功死上几个人。
很多军士杀敌却没有拿到首级,连请功都没办法,极其打消积极性。
战功制由此开启,以表现论战功,人人都有功劳等,就是弥补首功制的。
但首功制需要领兵官、纪功官、督军太监顶着箭雨矢石注意战场动态,一是没那么多正直的人,二是记录不过来。
两者各有优劣,在袁可立等人来遵化前就下达了军令,两者同时来,不准战场割首级,违者杀无赦。
首功和军功都有总旗为单位上报,逐级印证。
而且两者最终都是加官进爵赏银,手段极其单一,奖了就过了,军士对军中、朝廷都没有什么反馈,这是极其浪费的存在。
大兵团作战的战功准确统计别说他没办法解决,后世也是一样,但奖励却是可以参考后世。
想到这里,崇祯让人送来笔墨纸砚,随即将杯中茶一饮而尽,提笔便写了起来。
大明军士军衔制,三等七衔,大明军士军饷制、大明军士军功等级及军功章制……
一条条内容跃然纸上。